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,廣大鄉村寶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基因,積累了多元文化資源。尤其是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、充滿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、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風……這些既是人們心間揮之不去的鄉愁,又構成各地獨有的鄉村傳統文化。然而,過去有一段時期,除了為數不多的古民居、傳統村落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得到較好保護外,有些村落因大批農村青壯人員遷移進城已失去昔日生機。同時,無人看管、無序建設、過度開發也導致一些民宿遭到破壞乃至消失。今后,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,如何平衡好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,讓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的活力,是當前各地都面臨的新課題。
傳統村落發展模式
一、“護起來”讓傳統村落有更強的“保護傘”
傳統村落的有力保護離不開法律的支撐。因此,除了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外,地方政府也應結合實際,盡早盡快地制定有關傳統村落保護實施細則等,不斷提升綜合保護效能。同時,還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明確區域內村落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時序,統籌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特色產業布局,力求做到傳承發展傳統文化和推進鄉村振興相得益彰。
二、“用起來”讓傳統村落彰顯出新時代的魅力
傳統村落聚集了前人智慧,反映了古典美學,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石和載體,科學合理開發利用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。這就需要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,堅持傳承優先、適度利用原則,發展鄉村旅游等,推動文旅融合;完善政策制度,創新體制機制,整合相關資源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,激發村民參與保護利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不斷提升傳統村落居住條件和改善村容村貌;還可以探索新時代文創方式,融入時代氣息,不斷增強傳統村落生機和活力,提升傳統村落村民的榮譽感和歸屬感。
三、“育起來”讓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后繼有人
傳統村落是重要歷史文化遺產,是文化自信、民族自信的物質載體。抓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,還要解決人才問題。這就需要通過建立有效的體制機制,調動社會組織、高校、企業、文化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廣泛參與,從科技、信息、創意、市場、金融等環節解決保護傳承難題。同時,加強對鄉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,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,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,以重點產業項目為載體,促進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,形成農民主體、企業推動和人才匯聚的合力,切實做好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大文章。
古孝感鄉都景區核心項目“孝感鄉生態莊園復合型鄉村振興旅游項目”是經過發改委審批的麻城市鄉村振興項目,整體定位大別山文化體驗地,主要分為移民文化體驗區、精耕農業示范區、研學自然教育區、雙養度假區、民宿體驗區、體育休閑娛樂區,旨在將循環農業、創意農業、農事體驗一體化發展融入文旅業態,完善并突出以休閑農業為基礎的產業融合。目前開放項目招商,主要針對的是對指定項目有投資意向的客商,歡迎有意向的客商電話聯系:18107138871。
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